王海平:传承师者匠心 潜心教书育人

转自:国防大学

王海平:传承师者匠心 潜心教书育人

■ 孙锐 侯钰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句出自《新竹》的诗句,描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育人使命,也恰恰是王海平对党和军队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

从地方教师到军校教员,从普通教员到系主任到知名专家,从外语专业到哲学专业再到军事学专业,最后到军事法学专业。春华秋实,年复一年,59岁的王海平,身份、岗位、专业、荣誉经历了数不清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教书育人事业的执着。

瞄准法学急需

勇于接过时代“接力棒”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军事法学有30余年建设历史,2004年该系积极适应全军院校改革,重新调整专业教学体系,教研室的增设、学科专业的变化、培训模式的调整,使师资力量明显紧缺,“招贤纳士”迫在眉睫。此时在原教研室干的正得心应手的王海平,被一纸调令调整,奔赴崭新领域,这一年,他已40岁。

受命之日,则是用命之时。虽然岗位转换了,但教书育人的使命没有改变,矢志奋斗的激情没有熄灭。他说:“在大学里当老师,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固定在一定专业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这样必定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作为一名军校教员,却不能只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随时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主攻方向”。

王海平以一往无前的拓荒精神向新的领域发起冲锋。在一次受领参加某空战规则国际磋商活动任务中,他发现手册论证起草中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参会国家意图曲解规则的适用范围,这严重触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我国的利益。对此,王海平从现存条约法和人类和平等观点出发“亮剑发声”,据理力争用法理捍卫国家尊严,“硬控”一众参会专家学者,最终项目组织者不得不作出妥协。

在这次见证和参与空战规则演变发展的历史契机中,王海平眼前骤然一亮,像是发现了一片富矿,瞄准了自己的主攻方向,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外语专业和哲学专业领域的优势,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夜以继日潜心探索钻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普通教员到专家教授,王海平不负重望,接好学科带头人“接力棒”,将服务备战打仗,钻研军队法理斗争作为主责主业,瞄准实战内容开展教学,精心备课施教,年年教学质量测试评价结果优秀。王海平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成为了国内武装冲突法专家、全军法理斗争专家组成员。

捍卫国家荣誉

敢于发出中国“最强音”

部队的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法律保障就应当延伸到哪里。

2010年,王海平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我军医疗分队出于友好目的,准备在“三八”妇女节当天为联合国女性工作人员和当地妇女进行义诊并免费发放药品。这件看似平常小事,却被王海平及时“叫停”,他认为未经主管业务部门许可,擅自调动维和人员和动用联合国维和物资,会违反《联合国人员行为准则》和相关纪律规定。

同样在任务区,王海平敏锐地发现部分国家的国旗未按相关规定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也被悬挂在角落。王海平当即进行交涉,要求按照维和贡献率及出兵国国家英文字母排序这一国际惯用规则予以纠正。维和任务期间,鲜艳的五星红旗始终悬挂在醒目位置,在任务区高高飘扬!

2011年,国际军事法和战争法学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王海平应邀出席并作主题发言。会上,针对个别外国学者提出的“中国通过维和行动搞军事扩张”错误观点,他一改往日授课时温文尔雅的形象,犀利发言,系统回顾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维和行动的历程,突出强调了中国维和部队创下的无违反联合国行为操守、违反宵禁规则等“四项零记录”,“硬核”驳斥了“发难者”的错误观点。

今年,王海平受邀参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吉林大学联合举办的“日内瓦四公约75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作会议发言,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会后,多名专家抛出橄榄枝邀请王海平建立联系,共同研究国际法相关问题。

担任过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被授予“杰出贡献奖”的王海平,在广泛传播“中国声音”的同时,有理有据有节地反击诋毁中国形象的各种“杂音”,不仅维护了我国我军的良好国际声誉,而且他深厚的法理积淀和敢于亮剑的精神,也多次赢得了学者们的敬意。

坚守育人初心

甘当潜心奉献“孺子牛”

“专业的课题由专业的人来讲授,一流的课必须有一流的专家”。国防大学某高级班培训学员在上完了为期两天的案例研讨课之后,由衷地感慨。

学员们从王海平的授课中,对军队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客观现实性、法律运用和保障的复杂性有了全方位认识,在指挥决策中提升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力量就应当跟进到哪里,相应的法律保障也必须延伸到哪里”,这句话被学员们获评为课堂“金句”。

去年,王海平带领李国杰助教参加某次多国联合演习。参演期间,在王海平的指导下,年轻教员李国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到演习指挥组,提供法律支撑和咨询,先后参与完成多项文书拟制工作,展现出过硬的法律素养,获得军委和战区机关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同。演习中,也有不少曾在校区参训过的学员同样表现出色。

“当我看到我们培养的学员,这些年轻的力量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重要作用,我的内心无比自豪。”王海平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2022年,政治学院组建依法治军教研团队,王海平被任命为团队首席专家,他带领中青年教研骨干,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推进,做到系室有规划蓝图,团队有奋斗目标,人人有提升计划,形成的系列成果获得战区、大学以及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通过团队带动,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系里的中坚力量,先后有7人被大学、学院确定为“名师名家”工程人选,15人被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聘为法制工作专家、作战能力评估专家、法理斗争专家。

一直以来,王海平始终把努力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作为自己的永恒课题。20年来,源源不断为军队输送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战争法人才,先后60余次应邀为机关和部队辅导授课,被多个战区、军兵种聘为法律专家或法律顾问。2018年9月被国防大学表彰为教战研战先进个人。2019年被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为“七五中期”全国普法先进个人。

壮志未酬身先老,甘将热血撒沃土。前段时间,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他感慨道:“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给自己的教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